中山建安2019年7月31日訊--巴黎圣母院的一場大火讓國人跟著揪心的同時,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國內的古建。年近600歲的故宮從明朝建成以來,曾經多次遭受火災。新中國成立后,故宮有了自己的故宮消防排, 2016年中隊被命名為故宮特勤消防中隊。這個編制45人的中隊負責故宮博物院及天安門地區方圓3.74平方公里的防火滅火和應急救援任務,實現了故宮數十年無火情。
古代防火
明清時代滅火法仍沿用
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,故宮一直注重防火。“冬鑿冰、夏注水、春除草、秋清葉”是故宮自明清時代起就有的防火傳統。
故宮中共有鐵、銅、鎏金銅大缸308口,這些都是明清兩代為防火而設置的儲水缸。每口缸大約可儲水3000多升,時刻保證儲水缸滿盈。
同時,金水河也是故宮自古的消防水源。目前,這些古代流傳下來的防火傳統仍然適用。每年冬天官兵們要冒著嚴寒在金水河內每隔20米鑿出一個一米見方的冰窟窿。平時,在故宮的開放區域,故宮各殿門前的水缸不儲水,以防止孩童誤入,但在非開放區域,殿前的水缸都將儲滿水。一旦失火,水缸中的水可以成為距離最近的水源,便于及時使用。
到了春秋兩季,中隊指戰員還要對故宮內的植被進行濕化,同時會給幾十米高的宮殿房頂清理雜草,防止有可燃物造成失火。
現代防火
消防設備每月檢查一次
據故宮消防監督員、天安門消防支隊防火監督處監督指導科副科長馬冀昆介紹,結合消防安全法和自治自查自改的“三自活動”,要求故宮博物院落實消防主體責任。
作為故宮的消防監督員,馬冀昆每個月會對故宮的消防設施和重點區域進行全面檢查。在實際中,馬冀昆每周一半的工作都會放在安全檢查上。
防火首要的是防火源,馬冀昆介紹,根據故宮博物院的管理規定,故宮全院禁煙,故宮內也不能使用明火,故宮餐廳包括故宮消防中隊都是使用電熱鍋。
故宮經常會有維修殿宇的施工工人,對于他們和故宮博物院的新入職人員,馬冀昆和故宮防火處還會對他們進行消防培訓。工人施工時,要求不得在殿宇內使用電力設備,同時必須使用金屬圍擋,避免施工時形成火源引燃易燃物品。
由于故宮無法使用消防噴淋報警系統,目前,大殿內使用的主要是吸入式消防報警器和紅外對射消防報警器。故宮在存放藏品的重點部位都加裝了電氣火災監控設備,專業人員可以針對報警對電路進行排查。
根據故宮博物院的消防安全要求,故宮在閉館時必需關閉除保衛處、消防處之外的所有電源,且故宮對電源管理采取三級斷電管理制度,一級遺忘了斷電,上級系統也會完成斷電工作。
此外,據馬冀昆介紹,故宮建成后多次遭受火災的主要原因是來自雷擊,目前故宮的避雷設備已經基本能夠做到全覆蓋。
滅火措施
增加94個高壓消防栓
萬一故宮發生火災怎么辦?水源從哪兒來?308個大缸肯定是不夠的。
馬冀昆介紹,以前,故宮博物院的消防供水系統主要來自市政消防栓,需要滅火的時候由市政部門加壓,這樣的弊端就是需要協調市政部門,加壓時間慢。
2015年,“平安故宮”工程升級改造后,故宮增加了高壓消防栓,在故宮內增加了一個水泵房,在不加壓的情況下也能夠保證達到滅火水壓。
目前,故宮內共有94個高壓消防栓,73個市政消防栓。同時,故宮消防處下設供水科,24小時由專人值班,每天對消防栓進行巡查。
在故宮東北角和西北角的后宮也需要依靠故宮博物院內的4866個滅火器。故宮中隊的指戰員每天都會對167個消防栓和4866個滅火器進行巡查。是否漏水、是否生銹、是否出水,都要一一記錄在案。
此外,在后宮殿宇密集的地方,更需要防火處工作人員和消防指戰員重點巡視,增加設置應急崗亭的密度,保證能夠第一時間進行消防處理。
在文物醫院內有機械排煙和氣體滅火系統,一旦發生火災,殿內人員會第一時間撤離,人員全部撤離后,會由專門負責人啟動氣體滅火裝置,房間內會迅速充滿阻燃氣體,從而完成滅火工作。
日常訓練
沿宮墻跑一圈只需10分鐘
故宮消防中隊消防員日常的訓練科目之一就是攜帶消防水帶,沿著宮墻經神武門、西華門、午門返回東華門,跑一圈將近3公里,只需要10分鐘。
故宮消防中隊的指戰員還苦練體能,人人都能“飛檐走壁”,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上屋頂、爬城墻。
這項訓練還是為了熟悉故宮的布局,故宮大小宮殿70多座,房屋9000多間,一名新兵要在三個月之內將故宮的地形跑熟。熟到什么程度?故宮消防中隊蔡瑞中隊長介紹,他們會針對故宮的每一個宮殿進行消防演習,制定劃分了10大消防區域,單體文物滅火救援預案共55個。“這個宮殿什么地方有消防栓,需要多少米的消防水帶,他們都了然于胸。”蔡中隊長介紹。